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北大荒的那些年,那些事 一起体会父辈的知青岁月

过去风雪呼啸、塞外苦寒、山险林密、水泽莫测、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已经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北大荒”开发史是一群为国家、为民族而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北大荒人的奋斗史。北大荒博物馆是一部真实记录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史书,为怀念先人、激励今人和来者,弘扬和传承北大荒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现代化的爱国主义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

北大荒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馆内除大量实物展以外,还有历史照片、微缩景观、大型沙盘、铜雕、室内浮雕,集教育性和欣赏性于一体,是一部全面反映三代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历史画卷。

北大荒精神用十六个字概括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那些拓荒者用青春和生命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用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的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第一展厅,垦前史略。人们常说的“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北大荒原来并非是亘古荒原。据近年来发掘的历史文物推断,至少在2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的足迹。友谊农场“凤林古城遗址”,二九O农场的汉、金代遗址,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遗址等,足以表明北大荒这片古老的土地,早就有祖先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


北大荒有组织的开垦,则是清王朝建立以后。清王朝为开发黑龙江土地曾多次颁发移民奖励政令;中华民国建立后,从关内各省移居黑龙江地区的农民,有了较快的增长;日伪时期的掠夺性“开拓”。第一展厅通过这些文物追溯了垦区开发建设前的悠久历史。

第二展厅,开发历程。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程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展览按照时间进程结合物证、图片、文字、铜像、沙盘等展示手段记载了垦区60多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今天的北大荒可以说是三代北大荒人用血汗,甚至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走进第二展厅,就会看到一张半个多世纪前拍摄的人拉犁照片,这是反映北大荒开发时的真实场景。

1947年,一批批荣誉军人戎装未换,征尘未洗,拖着伤残的身体,投入了建立“公营农场”新的战斗之中。此后,为了改造、教育国民党部队中的起义、被俘、投诚人员,还在宝泉岭、香兰、铁力、孟家岗、笔架山和德都县的二龙山、红星建起了一批“解放团”农场。


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在北大荒已成燎原之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十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的壮丽场景。开发北大荒是无比壮丽的事业,在这里有指挥员的丰功,也有默默无闻战士的伟绩,北大荒汇聚了如此之多的功臣模范,在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战功显赫,进军北大荒,他们又谱写了新的英雄篇章。


1968年12月,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北大荒共接收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54.9万人。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北大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为北大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垦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震馆》作为第二展厅的专门陈列,以纪念王震副主席在中国农垦事业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第三展厅,英雄群体。此展运用大型室内浮雕和微缩景观,结合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等群体当年的照片、实物,真实地再现了北大荒英雄群体在艰苦卓绝的开发建设中创造的惊天动地的伟业。

修筑云山水库。1958年3月,成立施工指挥部,以八五O农场为主建单位,集中了4000余转业官兵和其他职工组成施工大军,住帐篷、吃大馇子、连口水井都没有,“晴天大干,小雨猛干,大雨苦干,紧要关头日夜连轴转,突击周里绝不下火线!”经过194天的艰苦奋战,水库宣告竣工。云山水库现仍存于云山农场,发挥着蓄水、灌溉等作用。

潜水挂钩。雁窝岛被称为“大酱缸”的沼泽地上,抢运物资的6台大型拖拉机陷了进去。为了拉出拖拉机,要将钢丝绳挂在陷入泥中的拖拉机上。共产党员任增学脱下棉衣,喝了半碗酒,潜入了满是冰碴的泥水中。一次,没有成功;二次,也没有成功;等他第三次潜水出来,已面无血色,只说了一句“挂上啦。”就晕倒在同志的怀中。


知青夏锄。“早上三点半,地里三顿饭,晚上看不见”,是知青在北大荒参加夏锄时的真实写照。


54万知识青年,一下子到北大荒的“广阔天地”来,能住上像景观里这样的大宿舍的还算是幸运的。他们曾露宿过,也曾住过帐棚,也曾住过“拉合辫”房,也曾住过“地窨子”,也曾住过当地职工的家里……。就是在这种“知青大宿舍”里,不知演绎了多少知青们自己的故事,或憧憬未来,或豪情满怀,或书写家书,或缝补衣衫,或悲欢离合,或生离死别……哪一个重返北大荒的知青,不想看一眼曾经住过的“知青大宿舍”?

当年家家都有的红被面,如今仍然是“时尚的翘楚”。


目前最大的室内浮雕《北大荒颂》。


第四展厅,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介绍了与北大荒开发建设相适应的北大荒文化事业及富有黑土特色的北大荒文学艺术。展出并介绍了60多年来垦区涌现出的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和从这里走出的众多文化名人,这些都为北大荒留下了一笔永恒的财富。


北大荒版画是我国三大版画流派之一。1958年,一批从部队转业的美术爱好者拿起画笔和刻刀将这惊心动魄的拓荒岁月刻制拓印出来,由此北大荒产生了一大批版画艺术家,创作了大批独特生动的版画作品。上图为北大荒版画画派领军人物晁楣1960年创作的版画作品《第一道脚印》。


北大荒题材最早以纪录片的形式进入电影。1958年牡丹江农垦总局成立了北大荒电影摄影组,先后拍摄了8部纪录片,公映后吸引了许多电影工作者来北大荒创作。其中《北大荒人》、《老兵新传》、《我们的田野》、《神奇的土地》等,以巨大的时代感和历史的真实性,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从北大荒先后走出了数百位文学创作者,像丁玲、聂绀弩、艾青、肖复兴、张抗抗、贾宏图、梁晓声、文乾义、常新港等作家、诗人、剧作家都曾经在北大荒生活或居住过,并由此创作出许多反映北大荒生活和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学作品。

第五展厅,现代大农业。通过农机模型、农具、粮食作物等展品,结合大型景观介绍了北大荒种植业、水利、林业、畜牧业的发展和北大荒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展现了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壮美。

东方红54-15号发动机是1964年6月尖山农场三队购进的,33年无大修,总工作量达到461416.5标准亩,是同类车型的3倍。

现代农业机械化微缩景观。


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上图为野鸡标本。


第六展厅,社会事业和龙头企业。通过展示垦区的教育、卫生等18个方面的发展,介绍了垦区功能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独具特质的社会事业。并通过企业产品及简介展示了垦区崛起的龙头企业群。

温馨提示:

展馆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

开馆时间:9:00?16:00 (节假日闭馆)

参观资费:免费

交通路线:乘16、112、21、24、26、34、367、51、68、7、76、86、90汽车到建北小区或玻璃钢研究院下车,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赞(1) 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北大荒的那些年,那些事 一起体会父辈的知青岁月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