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14万官兵转战“北大荒”

2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先后有14万余名复转官兵到“北大荒”,成为开发建设这片神奇黑土地的中坚力量,使昔日“北大荒”变成今日北大仓,这是我国军垦史乃至世界军垦史的一个伟大壮举,有着非凡的意义和影响。

充满无数神奇传说和原始情节的所谓“北大荒”,原本泛指东北原始大片荒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随着岁月更迭、沧桑巨变,“北大荒”的范围逐渐缩小指为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牡丹江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带的亘古荒原,其中犹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历史发展到今天,“北大荒”的概念已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专有特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作为新中国农垦事业奠基人的王震将军,他不仅亲率359旅在陕北开荒种地,其一部1946年还在三江地区剿匪。佳木斯市三江地区的中心城市、东北巩固根据地的大后方,时称“东北小延安”。王震同志曾较早来到并长期工作在佳木斯,他的名字与三江黑土地共存,而从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机关驻地几十年在佳木斯。时至今日,在佳木斯市及周边行政区内,还有3个国营农场分局及所属场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农垦与地方紧密团结、互相支持,共同开发建设三江平原,兴边富民,是包括众多农场在内的三江平原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据统计,垦区累计生产粮食2000多亿斤,上交利税近60亿元,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当中,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广大复转官兵洒下的血汗和历史功绩。

东北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1947年开始创建第一批公有制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随后,陆续有7批复转官兵来到垦区,共计141
020人。

1948年冬,东北解放战争中负伤致残的荣誉军人达10余万人,先后创办了一批荣军农场,如分散在绥滨、富锦、伊兰、汤原、鹤立等地荣校的1

100余人,于1949年11月创办了鹤立荣军农场,当时开荒21

252亩。接着,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团相继在香山、孟家岗、二龙山、宝泉岭、铁力、勃利、笔架山和东西火犁组建了7个农场,其中有解放军干部、工勤人员、警卫战士约4,000余人,国民党部队被俘、投诚、起义人员约1.4万人。自1952年起,各解放团农场由供给制事业单位转为薪金制企业,解放军官兵集体转业。

1954年8月,农建二师转移到黑龙江省密山地区开垦。经省政府批准,分别在集贤、富锦县境内,以团为单位建立农场。1955年10月,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批准,二九O团在绥滨县建立二九O农场,二九一团在集贤县建立二九一农场,二九八团在铁力县建立是一农场。
1954年3月,刚从朝鲜战场胜利回国的志愿军铁道部对第五师,分明开赶黑龙江省,抢修汤旺河森林铁路。5月,王震司令到部队视察,发现驻地附近荒地很多,土质肥沃,并了解到虎林、密山、饶河一带有大片荒原可开垦,就萌发了开发“北大荒”的宏愿。
1955年元旦,第一个以铁道兵部队番号命名的农场——八五O部队农场在虎林县西岗建立,当年春开荒14.4万亩,盈利5万元。

1955年8月14日,王震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呈《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毛泽东主席圈阅,彭德怀在报告上批复。铁道兵为落实报告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师团的复转官兵组成班、排、连、团的建制。1956年6月,王震以铁道兵司令员和中央农垦部部长的双重身份参加在密山召开的铁道兵农垦局成立大会,任命王景坤为局长,刘伯增、霍大儒、王余音、向俊选为副局长。自1956年6月29日起,铁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的复转官兵共1.74万余人,先后从南方来到“北大荒”,除二五O农场外,又建起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五、八五八、八五九以及原八五O农场。12月,接收省划给的金沙农场、永安农场和军委总后勤部划给的牡丹江军马场作为畜场共计12个农牧场。1957年,又接收公安系统划归的密山、青山农场以及牡丹江青年垦荒队组建的青年农场。至此,铁道兵农场群职工达2.28万人,人口达6.7万人,拥有拖拉机960混合台,耕地260多万亩,播种107.6万亩,收粮6

275万公斤。同时,建房32万平方米,筑路200多公里,架线240多公里,完成水利工程72万多立方米,为三江平原的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解放军各军兵种机关、部队、院校的转业军人8.15万人,迅即从全国各地向黑龙江省进发,主要去向为铁道兵农垦局所在的密山地区6万余人、新成立的合江农垦局所在的萝北地区1.7万余人和省属国营农场系统4

500多人,连同随行家属、非军籍职员、未成年军人子弟、军人下放“右派”和热情而来的青年学生等,号称10万。在8万多转业官兵中,排以上干部6万人,营以上干部1

200人,其中有7个预备役师、2个预备医院和志愿军后勤部所属的2个兽医院。在转业军人中,有参加长征的老红军,有身经百战的师、团指挥员、有战斗英雄、有先进模范等。由上甘岭战役而闻名的十五军,就有1

200余人转业至合江垦区汤原农场。10万大军按照当时“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在三江平原辽阔的土地上,展开规模宏大的垦荒战斗。据统计,到1959年,经萝北县的延兴、军川、名山、江滨、青年农场、七台河市的北兴农场、同江市的勤得利农场、虎林市的云山农场、宝清县的龙头农场和杜蒙的绿色草原牧场耕地面积达642万亩,粮豆总产量和上交商品粮均比1957年增加1倍以上。

1966年3月,沈阳军区所属部队10 769名干部战士分批复员转业到黑龙江省29个边境农牧场插队,其中东北农垦总局6236名,省农垦厅黑河所属农场4098名,省水产局扶远渔场339名,组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河农建一师和合江农建二师,共辖9个团、24个营、94个生产队,后来,又组建了萝北、虎林、饶河、宝清、七星等5个团52个连队。1968年6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将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属部分农场合编为5个师下辖58个团。1969年,在三江平原东北部的扶远荒原新建第六师。同年,组建反修营。1970年组建五十七团,1973年组建六十八团。兵团时期8年,共修建改造2100多公里砂石路,100多座永久性桥梁,5000多公里土路联结成网。特别是二扶公路的修建,全长135公里,1969年11月竣工,对边陲的开发、边防战备和沟通扶远、饶河、同江、富锦以及农场与内地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1976年2月25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赞(3) 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14万官兵转战“北大荒”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