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稻香粮稳看三江——大国粮仓背后的"税力量"

三江平原,因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在此汇集而得名。这里孕育出了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建三江垦区,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粮仓”。

仓廪实则天下安。作为中国最大的水稻基地,建三江是怎样保障粮食生产的?税务人又是如何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税务局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启了一程跨越四季的探索调研之旅。

春耕:三江水暖稻先知

建三江的春天严寒依旧,水稻种子在-18℃的环境中是怎样萌发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走进建三江创业农场有限公司智能催芽生产基地。

种植户通过App预订良种后,只需定好播种日期,即可享受包衣、装袋、浸种、催芽、运送一条龙服务,在家门口领到优质芽种。创业农场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常国用视频向我们展示了遥控起重机将一袋袋包衣水稻种子放进浸种催芽箱内的流程。创业农场近60万亩水稻种子的浸种催芽,短短13天就能完成。

“现在的智能催芽同以前的催芽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呢?”面对我们的提问,李常国介绍,以前种植户都是自己在家浸种和催芽,温度掌控不稳定,费时费力。现在,公司运用“温汤消毒-智能双氧催芽”成套设备催芽,极大提升了芽种质量和操作安全系数。

建三江近年引进了多套水稻温汤浸种设备。调研中,我们发现,2018年以来,企业享受了新购进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让企业在开足马力推进春耕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涉农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给了我们大规模投资的底气。”李常国说。

夏管: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如今的建三江,拥有60.5万台(套)大中型农机具、达到99.8%的综合机械化率、实现全程智能化作业,是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标杆。为一探智慧农业的奥秘,我们来到调研第二站——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

“绿色代表长势好的,红色代表长势较差的。”跟随七星农场财务管理部负责人田强,我们来到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大屏幕上的卫星遥感图将作物长势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田强说,农场通过太空卫星扫描、空中无人机“巡诊”、田里传感器监测,全方位、立体化监控农事信息并汇集到系统中,经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农事建议,实时发送到农户手机,实现了数字化农事管理。

“这些年企业享受的税费减免力度非常大。比如2022年,我们农场仅承包土地流转给农民种水稻一项就减免了增值税3000多万元,由于从事农林牧渔生产还免征了企业所得税1300多万元,让我们能够放心大胆地投资建立这么大规模的精准农业农机中心。”田强兴奋地表示。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建三江税务局服务涉农企业的实招硬招:一是“助农队”走进田间,组建“涉农服务团队”,对涉农企业逐户建立税收减免台账,上门发放税企联系卡和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实现一户一策精准推送;二是“税小惠”服务农时,充分发挥“税小惠”税务管理服务平台作用,及时发送涉农税费预警通知,帮助涉农企业规避税收风险;三是“税银桥”盘活农企,建立涉农企业税银专项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以信换贷”“以税增信”“信用互认”的良性循环,解决农企融资难题,扶助守信企业健康发展。

秋收:小打捆机的生态账

涉农企业的春耕和夏管模式都让人大开眼界,这让我们对调研第三站——经营农业工程机械的建三江农垦兴禾农业工程机械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有了更热切的期待。

在停放中心,几十台现代化农机一字排开,气势非凡。在一台有着奇怪“大尾巴”的绿色机械面前,几个小伙伴不禁好奇:“这个设备是做什么的?”

“它叫智能秸秆打捆机,是近几年为解决秋天焚烧秸秆导致污染而引进的,难怪你们没见过。”兴禾农机财务负责人夏洪梅介绍道,“之前处理秸秆都是人工割草,费时费力还很难存放整理。现在有了打捆机就好办了,不仅操作简单、效率高,打出来的草捆结构紧凑、透气性好,深受农户欢迎。”

“几年前,我们许多企业都大批购进了这种机器。但打捆机在本地区属于新产品,多亏税务部门主动作为,确保我们及时享受到农机销售税收减免优惠。”夏洪梅回忆起刚引入打捆机时说,当时关于秸秆打捆机、打包机是否属于农业机械并无明确说法,建三江税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结合政策依据和当地实际多次请示上级税务部门。最终认定,秸秆打捆、打包机械属于农业机械,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这样一来,企业和农户购买机械的负担减轻了,打捆机得到推广,有效解决了秸秆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绿色税收政策的助力下,建三江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工程,秸秆全量还田达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以往割稻子后的秸秆处理非常麻烦。现在国家政策好,不用花太多钱就能用机器全部打捆成草墩子,还能多赚点,环境也好了,感谢税收好政策、好服务!”种植大户曹海斌感慨不已。

冬藏:数字化的新“北大仓”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已融入建三江地区人民骨子里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我们调研的第四站是建三江双盛米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吴士国正是“北大荒精神”的坚定践行者。

“这里7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原,可现在呢,这里产出的粮食能让我们端牢手里的饭碗。”吴士国笃定的语气感染着我们所有人。吴士国来自绥化市,年轻时,每年3月他都随着老一辈人坐上“农忙专列”加入到北大荒的“插秧大军”。1995年,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到绥化引进水稻种植户,吴士国抓住机遇,由“外地插秧工”变成了“本地种植户”,并在2011年创立了双盛米业。如今,双盛的大米远销各地,实现了“米通四海”,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8亿元。

在调研中,我们参观了双盛米业的数字化生产车间。这里机器轰隆、米香阵阵,三台4米多高的堆垛机器人正在高速运转,通过自动筛选、去石、碾米、分级、色选等程序后将稻谷装袋打包。这种数字化加工车间效率是原有车间的4倍以上,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吴士国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红利:“这些年享受税费减免超过2700万元,帮助我们完成了车间升级改造。”在建三江,税务人正在扎实践行着“北大荒精神”,帮助无数个智能加工仓储车间在稻浪中拔地而起。

赞(1) 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稻香粮稳看三江——大国粮仓背后的"税力量"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