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

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

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

张彩霞

在山东省临沂县的郑旺乡,有个张姓村民世代聚居的大村子张家庄,我的父亲张连秀就出生在这个张姓村落里的一户农民家里。村民们世代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以种地为生,在收了冬小麦等待玉米高粱等待秋熟大庄稼收获的期间,村里的年轻后生会结伴到江西去挑点瓷器贩卖换个吃盐、买线的钱。所谓瓷器不过是农家过日子吃饭用的碗、喝茶用的茶壶茶盏而已。这天挑着饭碗和茶盏的年轻后生们带着一路的疲惫和饥渴刚踏上进村的路就被持枪抓壮丁的军人们喝令停住了……这是著名的淮海战役前夕1948年的8、9月间。张家庄那个悲惨的下午,在祖母和母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嚎中,凡是适龄男丁且家中不是独子的都被抽作壮丁补充军队兵员了。

由于医疗条件的低下,我的祖母一共生养了7个子女只留下来3人。我的父亲是老大,事实上父亲是祖母的第三个孩子。下面尚有一未成年的弟弟,于是任凭我的祖母哭得天昏地惨晕厥过去也没挡住大儿子被带走。父亲是典型的山东人,本性善良耿直、为人本分有担当且模样周正,吃苦耐劳又忠于职守,弱点是眼里不揉沙子见不得奸猾。父亲有1.83米的大个子。或许是长身体的时候家境贫寒营养没跟上吧他的身姿不挺拔,看起来有些单薄驼背。到了部队驻地后被长官问道:你除了种地还干过什么?他回答到江西挑瓷。长官说你腿长步子大就到炊事班做饭给阵地送饭吧!于是他被炊事班长带到到了伙房,从此一生都在做着平凡的炊事班工作。和他一起出来的二三十人,分别被各自的长官带到各个营连去了。

经过短暂的学习训练和战伤救护培训后,战斗打响了……父亲和他的火头军战友们每天都不停地忙碌着烙饼蒸馒头,用扁担挑着大箩筐送往阵地给前线战士们补给干粮和水……送饭送水回来的路上又帮助卫生队抬伤员担架……前方不断地有消息传了来:某某人阵亡了、某某阵地失守了……结局,结局是我的父亲和他的部分国军兄弟被解放军俘虏了,随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分在炊事班,随着部队转战各地。全国解放后父亲所在部被编入南京军区司令部的炊事班(此时认识了陆更境),再次经过系统的烹饪学习,父亲的厨艺大大提高以适应司令部炊事班的服务要求。因为烹饪培训结业作品《鲅鱼饺子》被当时的上海国际饭店看中,屡次想要调去饭店任厨师长,张连秀因为不愿意离开南京军区都没去。

在军区传达王震将军开发北大荒的命令动员大会上被王震将军所描绘的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蓝图所感召,张连秀自己报名要求参加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队伍中。1958年3月和战友陆更境等一起来到饶河农场并与陆更境同时被分到饶河农场机关食堂,因为长得高、又为人热诚朴实、高庄馒头做得地道人送绰号“大老张”。大老张1963年初短暂调至东安镇夏营米面加工厂食堂工作(1963年陆更境的儿子陆时兴初到东安上学,因为学校的饭不够吃,父亲遇见看到陆时兴黑又瘦就每周省下两个大饼子给正在长身体的战友孩子),1963年底调到饶河农场榨油厂工作,1966年底调到饶河农场二队炊事班工作,1969年3月30日被调动至853农场一分场一队炊事班,后调农工班,接近退休的时候,张连秀自己要求去马厩喂马几年,以慰曾经军人的爱马之心。1999年病逝于853农场一分场。

张连秀不论在哪个单位的食堂上班都是想方设法把根据现有条件把饭菜做得可口,是个被吃饭的众人交口称赞的呱呱叫的炊事员。日班送饭到地号遇到下雨都是把雨衣去包住饭菜,自己被雨淋着也要保证饭菜的热度;夜班值班,总是等到最后一个下夜班的耕地机工吃了热饭热菜才关灯关门,机车上的师傅们都知道只要大老张值班不但饭菜可口还是热的!那时候除了单位食堂没有可以吃饭的场所,有时候工作组检查工作很晚了回到单位还没吃饭,张连秀得到消息总是立刻披上棉衣起床去食堂生火做饭且从无半句怨言。大老张认为让吃饭的人吃好吃饱是炊事员的本分。

在饥馑的1960年冬天,大人把粮食都省给孩子也不能吃饱。休息天父亲和同事到很远的屯子边老乡收割完的地里,忍着饥渴一整天才捡来很少的十几枝黄豆棵、几小穗玉米以及被冻硬了的三个小嫩倭瓜,父亲加玉米面煮了冻的嫩倭瓜给全家人当晚饭。早上的时候,看着有数的玉米粒在取暖炉子的炉盖上次第爆开花来,父亲赶紧小心地把它们拨进簸箕里,我和弟弟跳着笑着抢着玉米花塞进嘴里,看着我们吃了开花玉米后,父亲再把费力找来近十粒黄豆放在炉盖上,看着黄豆在热的炉盖上跳起来几下后被父亲弄进簸箕里,我和弟弟都来不及等它们凉下来就放进嘴里吃了,当时我和弟弟都认为那是无上的美味!父爱如山!父亲在外面工作回来总是把自己分得的一份吃食带回来分给孩子们这个一口那个一口地吃掉……

父亲在饶河农场榨油厂工作的时候我初入小学,就读的是饶河县第一完小,记得校内有座庙,老师说日本鬼子侵略的时候把庙堂作为审讯中国人的刑场,抗日先贤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同学们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和平生活。我和同学们都眼含热泪地痛恨日本鬼子并在心里诅咒日本鬼子死一千次……放了学,我蹦跳着走向学校更北边父亲工作的榨油厂去找父亲,因为那里有烤土豆吃!父亲和他的同事在工间休息(那时候榨油工序是人工操作,每小时轮班一次)时开出一小片荒地种上土豆和萝卜,土豆长大了,工友们就放进榨油厂加热工序的炉膛里烘熟了分着吃也等着有谁家的孩子来了当作零食吃。我吃了香香软软的烤土豆,等着父亲下班一起回家。烤吃剩下的土豆被统一挖出来按照工友人数每家分到一份,大红萝卜收获了就会每家分到半麻袋。那时候的日子清苦单纯,可是人人感觉到非常快乐满足!

夏天的周日,父亲早早地叫我起床说去乌苏里江边钓鱼。父亲给我一个大大的搪瓷军用茶缸,嘱咐我再带点盐、还有剪子、火柴。父亲扛着钓鱼竿拎着委的罗(上大下小的铁皮水桶。我想那应该是俄语水桶的发音吧)水桶里放着装了半瓶蚯蚓的无盖罐头瓶,我把花布书包里的课本倒出来,然后装上大茶缸和一小包用道林纸包着的大盐粒儿以及剪子、火柴后斜挎背在身上,跟在大老张父亲后面出门向江边走去,迎着清晨的习习微风和日出前的红云!路上有两个叔叔扛着钓竿拎着诱饵瓶加入队伍,原来工友们是在厂里约好的,他俩还带了干粮及一瓶酒。到了江边各自选了认为有鱼的位置在钓钩上穿了鱼饵就甩竿开钓了,不一会陆续有鱼上钩了,都是不大的嘎牙子鱼(学名昂刺鱼),钓上的鱼被盛在桶里不服气地涌动着,黄色的身体在初升的阳光里闪着温柔的光芒……父亲对着看鱼发呆的我说:丫头去捡拾一些干的柳树枝丫(那时江边是有一排密密的柳树,我认为柳树都是自生的)来,再找三块大点的石头来!我听话去找了三块较大的鹅卵石和一小堆干的柳树枝杈,父亲说你数数有几条鱼了?够不够吃?我数了有十五六条了,父亲说用剪刀小心剖开鱼肚拿掉肚子里所有的东西不要弄破了苦胆!把鱼头、鱼鳍、鱼尾全都剪掉,然后洗干净(嘎牙子鱼无鳞)放进大茶缸里少放点水,把石头摆成三角形然后把大茶缸放在三块石头上点火煮吧!我按照父亲说的准备好点火,生火有点难,我来来去去地捧来了干树叶,火点起来了不大一会儿大搪瓷茶缸就开始冒泡了,周围弥漫出鱼的鲜味,滚开了一会儿父亲说放点盐进去不要太咸也不能太淡,我飞速跑去剪了铅笔粗的柳枝剥去树皮当作筷子尝了咸淡,新鲜的嘎牙子煮好了有白白的汤汁鲜美无比!父亲来看了就叫两个叔叔过来吃,他俩拿出烙单饼和一小瓶白酒,我又去剪树枝给每个人做了筷子,我们四个人吃着江水煮嘎牙子鱼也吃着烙饼,三个大人就对着酒瓶一人一口地喝着酒并各自讲述着本人在部队的经历,我听得云里雾里……吃完了饭,三个大人接着钓鱼,我用江边的细沙和江水擦干净了大茶缸上烟尘的痕迹。在太阳偏过头顶的时候,每个人都用柳条枝串了十几条鱼各自回家了。那一年我8岁。 12年后我带着学生去秋游,中午时分女生们採来黄蘑、男生在山间小溪里捉了柳条鱼,都洗干净准备煮汤。他们在路边搭好了三块石头的简易灶准备点火了,可是没成功!我很熟练地弄来很多细碎的干草就顺利点燃火!感谢亲爱的父亲在我小时候教会我的生存技能。

由于工作的压力、个人经历的压力、孩子多的生活压力,大老张父亲喝酒、借酒浇愁、以致离不开酒……在不喝酒的时候大老张真是个好父亲——他会变着花样给全家包包子包饺子:冬天是猪肉白菜馅、冬春交替的时候是猪油渣萝卜馅、春天来了是荠菜猪皮冻馅、夏天韭菜鸡蛋馅、西葫芦虾皮馅……父亲的手擀面条筋道滑爽、包饺子又快又好看,包包子就是一朵白菊花,烙的油饼绵软油香,做的韭菜盒子鲜香美味!大老张父亲能够把不起眼的东西做得色香味俱全……甜瓜熟了他买来半麻袋,西瓜熟了他一次买三四个回家,秋天会买一桶枣子回来,冬天吃冻梨冻柿子的时候会买一堆来……大老张父亲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都做着平凡卑微的炊事员工作,可是他很知足,他说和他一起离开家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他活着是多么幸运!在853农场一分场一队就是退休后,只要队里的场院有什么需要帮忙事的找到他,他都会不计报酬地帮忙,修理扫场院的竹扫帚,用穴子打粮囤,雨天抢场……凡力所能及的大老张都是一叫就去,他觉得被需要是一种充实的快乐!他教育孩子们好吃家常菜、好穿家常衣,做人要自强自立,本事学在手别人拿不去!不要怕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谁有也不如自己有,靠山山会倒、靠树树会移!没事不要惹事,有事也不要怕事!如果你是个萝卜就让自己长得脆生的,如果是棵白菜就把菜心包瓷实……你让自己长了别人需要的本事到哪里都能好好活人!春天大老张父亲教孩子们认识能吃的野菜,教我们根据农时砍条子、夹园子、种小菜、种黄瓜、种土豆、种萝卜……秋天到了教孩子们收白菜、收萝卜、腌咸菜、挖菜窖储藏冬菜、再背来豆秸垛在菜窖上保温。还有上山採榛子、採蘑菇、採木耳等山货……冬天来了,大老张父亲带着我们用爬犁上山拉柴,砍柴的时候告诫不要盯着一片地方砍树,从树根砍起、砍歪的、砍大的树,让小树生长……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为人积累下的福分里的。

1969年3月20日大老张突然被通知带着全家内迁到853农场一分场一队,可能因为太匆忙吧分给我们住的房子是没人住很久了几乎要倒塌了的,父亲用找来几根木桩顶着整夜不敢入睡生怕压着孩子们,到了4月下起雨来,那房子到处都漏雨又是父母不睡觉用塑料布给孩子接着雨水,好在半年后搬进新房子了。

1978年秋天,饶河农场派人来到853农场给当初内迁的人员平反并邀请回原单位工作。张连秀听到平反文件的宣读后失声痛哭,感叹命运多舛,影响到儿子因政审过不去不能参军,掐断了2个儿子想要成为军人的愿望……父亲对来人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个人的命运也是国家的命运,个人永远要服从国家。我对过往的一切无怨也无悔!父亲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曾经特别向往加入党组织,多次提出入党申请,都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而被拖延以致无果。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在哪里都能生存,不回去了。是的!我们被大老张父亲教会了在农场生存的所有技能,被母亲教会了缝补衣服……我的父亲张连秀的人格定位应是天资聪颖,能力上乘,善良开朗,吃苦耐劳。年少时肯牺牲自己担起大哥的责任照护妹妹弟弟,让妹妹弟弟得到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解放后都能从事干部职业,自己帮父母扛起生活重担,打短工扛长活,长途挑瓷贩卖,从来不惜花力气,也从来没有怨言。凭能力得到青睐却放弃调往上海大饭店工作的机会,自己主动要求参加到开发北大荒队伍中。垦荒时积极肯干,被内迁到853也没有抱怨而是落地生根。45岁时还跟二三十岁的棒小伙比赛扛麻包、割黄豆都能胜出,是个累不挎的大老张。无论是锄地还是割小麦、割大豆,每次干农活都是最先干完的自己份内的任务后,再热心地回头接别人。大老张张连秀心地善良,把知青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在马厩工作时,有知青生病了,大老张连忙做好面条送去还主动给病人替班。在家里喜欢孩子,对隔代孩子更是照看有加,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领孙子外孙们在连队小公园里玩,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张连秀具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有一次孩子从屋里搬一样家具到屋外,开始怎么都搬不出去,在想放弃的时候,父亲启发说,家具一定是房子建成了要居住时才搬进去的,能搬进去就一定能搬出来。孩子们在父亲的启发下终于变换角度,把家具搬出去了,从此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辩证思维,设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大约在2009年初,我们发现853农场公布的转业军人名单中没有张连秀的名字——原来是现役军人撤走后兵团21团改回853农场的时候,合并整理文件时,运送过程中遗失了一部分转业军人的档案其中就有就有张连秀的档案!同时遗失档案的人能够出示本人的《转业军人证明》,而我的母亲患有老年失忆症,遗失了我父亲的《转业军人证明》——家中父亲的军装照片、还有孩子们小时侯的全家福以及父亲的《南京军区转业军人证明》是放在一个大的牛皮纸袋里的,被失忆的母亲当作垃圾扔掉了……

现在,大老张张连秀的肉身过世了,记录一生经历的档案遗失了,军装照片遗失了、《转业军人证》也遗失了,张连秀在这个世上存在过的记录痕迹全部灭失了!但是,他生有6个健康的后人——我们6个后人都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身体健康、心智健全、自食其力地生活着!我们是张连秀来过世上的最好证明。

亲爱的父亲,请九泉之下含笑安息!我们6个后人都谨遵父亲教诲的脚踏实地、诚信本分的做人原则生活着并且会继续开枝散叶,把大老张勤劳、善良、诚实、守信的血脉传承下去。

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

文章 / 张彩霞

编辑 / 高晓峰

素材 / 刘耀忠

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饶河农场百姓故事|回忆我的父亲张连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