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东北网7月28日讯(记者 赵亚东 王忠岩)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中定义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八五〇农场农田。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航拍

黑龙江垦区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黑龙江垦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中明确重点抓好垦区19个农场(小城镇)和42个管理区示范单位美丽乡村达标建设,确立了美丽乡村建设6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和41条具体指标。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八五〇农场中学校园。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航拍

在绥滨农场现代化大农业观光旅游区,来自外省的游客乘坐着稻田小火车穿梭于万亩稻田,一面体会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壮观美景,一面感受着北大荒文化的深厚底蕴。绥滨农场在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还不断强化龙门福地文化旅游这一品牌概念,推出一系列地方名品,吸引了八方游客。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蛤蟆通水库附近居民发展旅游业。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航拍

作为黑龙江军垦第一场,八五〇农场为纪念王震老将军在北大荒亲手点燃第一把荒火这一史实,在农场第一管理区建设了“荒火燎原”景区,并与农场高产创建展示区融为一体。景区内既有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群雕,还有水稻品种展示田、田间写意区、水泥整体浇筑观光长廊、叠水式晒水场及水稻生产栽培图版、24节气歌、水田生产栽培要点等农业知识,形象生动,寓教于乐,让更多人了解水田生产全程。八五〇农场场长刘佳明是北大荒的第二代,他告诉我们:如今的八五〇农场已建成了以水利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企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光、低碳农业之路,正在完成王震将军点燃荒火建设垦区的宏伟夙愿。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黑龙江垦区注重典型引领作用,把示范单位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同时用心保护乡土历史遗迹遗存,发挥北大荒博物馆、红兴隆博物馆、九三博物馆等教育作用,重点挖掘以八五二农场军垦、梧桐河农场抗联、共青农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俗、宁安农场休闲旅游、肇源农场米文化、七星农场现代精准农业等为标志的农垦文化实例,突出体现鲜明的北大荒特色,传承北大荒精神,致力建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明显。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八五三农场小红花艺术学校学生在练琴。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先后有45个管理区被评为全省四星级、五星级创建单位,7个农场1个管理区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1个农场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正是这些典型单位的鼓舞和带动,以点联带,以带扩面,有力带动提升了垦区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绥滨农场居民别墅区。

绥滨现代化大农业观光和八五〇“荒火燎原”景区都是黑龙江垦区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探索。在垦区,近年来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支撑,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实现种植面积4221.5万亩,农业综合产能4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连续增长。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16个“两牛一猪”基地建设项目、宝泉岭白羽肉鸡产业项目、特色经济林栽植……这些特色产业拓宽了职工致富渠道,增收效果显著。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雁窝岛湿地景观。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在肇源农场,大荒源谷系列品牌大米已经成为农场从种的好向卖得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大荒源谷”有机鸭稻米和有机稻花香米市场定价分别为135元/斤和79.8/斤,在京东“618”品质狂欢节上,连续五天10单大米被“秒杀”。现在,肇源农场的干部群众都以在手机终端开设微店卖大米为创新工作方式,让线上销售成为新时尚。肇源农场深度结合米文化向纵深开掘,不断依托文化力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用高端文化引领消费升级。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黑龙江垦区肇源农场稻米全国闻名。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其实,黑龙江垦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是谋划到位,设计高端的,在突出区域特色方面,主要突出鲜明的北大荒特色,立足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现实,发挥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建设现代化垦区;在突出生态特色方面,注意去城市化、去趋同化,力求做到自然美、生态美、田园美、农耕美等效果;在突出人文特色方面,传承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充分挖掘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转业军人带来的军旅文化、知青带来的城市文化、及农场周边的东北文化在北大荒相互影响与交融形成的独特北大荒文化。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牡丹江农垦管理局养老服务中心。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航拍

美丽乡村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文化的灌注和传承。北大荒精神历经七十年的沉淀和锻造,必须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垦区整体推进乡风文明,着眼于提升群众素质,大力倡导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破除陋习,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新农村精神风貌,用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农场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把群众热衷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通过不同的载体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进行继承和发扬,使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北大荒的人文内涵。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知青们返回新华农场看第二故乡的可喜变化。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在八五三农场的“北大荒雁窝岛小红花艺术学校”,音乐、舞蹈、朗诵等多种文艺表演形式都熔铸了北大荒的精神光芒,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接受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和鼓舞。悠悠琴声诉说这片神奇的土地的如歌岁月,翩翩舞姿跳跃着北大荒的激情。在普阳农场的北大荒芦苇画创作基地,用芦苇制作的一幅幅画作,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北大荒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绥滨农场以“老龙坑传说”为基点的独具魅力的“龙门福地”文化,汇聚了龙文化、界江文化、北大荒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二月二开耕节、龙江第一渠提水节、社区消夏文化节等传统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已成为鹤岗、佳木斯地区热门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美丽乡村,有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也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改善民生服务百姓,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八五三农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农场在精准扶贫上见成效,对586户贫困户家庭实施精准扶贫,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户落实帮扶项目、制定脱贫计划,落实种植、养殖、装修等项目扶贫53户,落实安置长期性就业、临时性、公益性就业扶贫234户,以捐资助学、“爱心联盟”等形式实施扶贫7人,将80万元共富贷款发放到困难职工家庭,通过“精准扶贫”已有300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精准脱贫,毫不懈怠,在黑龙江垦区,按照“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明确扶贫开发建设重点,2016年落实国家扶贫开发项目建设42个,投资9483万元。项目重点安排用于棚室设施农业、高效作物、食用菌种植、水稻育秧、种植业发展、畜牧业、产业发展配套项目、生活生产配套项目建设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2016年1月起,垦区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560元,月人均补差标准从335元提高到375元,增幅12%,实现了按月足额发放,“三无”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垦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在教育事业上,垦区下大力气,投入教育专项经费3.3亿元,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所有学校条件装备达到国家标准,并且实现了每个农场(局直)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学前教育的普及。

让每个农垦人享受发展成果,让美丽乡村温暖每一个百姓,让人们享受美好生活,这在黑龙江垦区已经是最美好的事实。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抓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抓改善民生。黑龙江垦区,从王震将军点燃开发北大荒的第一把荒火,从北大荒第一犁划开这亘古荒原,10万转业官兵、54万支边青年奔赴北大荒,“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他们脚踏荒原,住马架、喝雪水,挥镐拉犁,披荆斩棘,用激情、智慧、汗水、血水乃至生命唤醒了这沉寂千年的黑土地。正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秉承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创造了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昔日的荒蛮之地,已经打造成今天的美丽乡村,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闪耀着绚丽而深邃的光芒,温暖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和她的人民。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垦区美丽乡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