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举奋进的火炬 开创美好的未来 —纪念支边青年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55周年
今年是山东等内地支边青年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55周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来自山东等地的支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满怀人生理想,毅然远赴边疆,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鬓染秋霜、年逾古稀...
今年是山东等内地支边青年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55周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来自山东等地的支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满怀人生理想,毅然远赴边疆,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鬓染秋霜、年逾古稀...
爱的战友: 也许你正在享受着生活的美满, 也许你正在生活的拮据中蹒跚, 也许你正在经受着生活的罹难, 也许你因病魔的侵袭离开了人间。 亲爱的战友啊, 无论你是生活的强者还是生活的弱者, 无论你是美满还是罹难, 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么多也许, 跨...
编者按 北大荒开发建设以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先后有四川、山东、安徽、河北、河南以及一些内地城市的20万支边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在这支队伍中,人数最多的是1959年从山东来北大荒的支边青年,总计8万余人,他们构成了垦区早期职工队伍的主...
在完达山南麓,南横林子东部的一片白桦林里,有一座用水泥建的陵墓,一方花岗岩墓碑朝东矗立,上面铸刻着“黄振荣同志之墓,王震敬书,1985年秋”1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碑顶上的红星熠熠生辉,昭示着这位黑土英灵不平凡的一生。 战友情深 ...
寿光日报讯(记者王臻)“这张照片是 1961年我们一家四口,在东北一个叫磨刀石的地方拍的。”照片见证了一位寿光人在祖国边疆的故事,近日,记者听 78岁的桑乐义讲述了早年投身支边建设的故事。 ...
9月20日,宜宾北大荒最后一批支边青年举行联谊会,300余名当年的知识青年以文艺表演、出版书籍等方式纪念令他们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重温无悔的青春岁月。 37年前的9月,宜宾1200余名北大荒支边青年离开家乡,分几批先后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和大多数北大荒孩子一样,我出生在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一个偏僻的小连队里。我们的父辈大多是五十年代末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听从王震将军的指挥来开发北大荒的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 资料图 我的家乡在八五二农场一个偏僻的小连队,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曾...
索引;(1958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各地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决定五年内移民570万人,其中从山东省动员去东北三省80万人,1959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对当年分配的名额,给黑龙江省的山东支边青年12万...
2014年10月21日~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农垦史研究分会在上海五四农场举办了第一期农垦史培训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兵团等30个垦区负责农垦史大事记编撰工作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63人参加了培训。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
2007年9月,我和我的老伴杨玉群,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人事局原副局长孙广平、牡丹江分局政研室主任张卫华同志陪同下,走访了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兵团时期的四师42团,也叫过朝阳农场)。 我这次是借回垦区参加《农垦日报》50年报庆的机会,顺便去红...